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也。生而颖悟,性至孝,幼时即有大志。宝祐四年中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咸淳十年,元兵大举南侵,朝廷命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时天下汹汹,人心惶惶,文天祥散家财以募义兵,得万人,誓与元军决一死战。然朝廷昏庸,奸佞当道,其忠言反遭猜忌,仅得偏师,难成大业。
德祐二年正月,元军攻陷临安,帝昺降,文天祥被俘。在囚禁期间,他坚贞不屈,作《过零丁洋》,以明心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后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劝降,皆遭拒绝。文天祥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乎!”遂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在柴市从容就义,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一生忠君爱国,虽身处逆境,却始终秉持浩然正气,其精神光照千古,为后世所景仰。《宋史》赞曰:“文天祥以忠义自许,虽身陷缧绁,而志不可夺,其气节之高,足以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