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中,班超是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史书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以下是一些关于《班超字仲升》的阅读理解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位英雄人物。
阅读材料(节选)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问题及答案
1. 班超为何感叹不能长久从事抄写工作?
- 答案:班超认为自己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不应长期拘泥于抄写这样的琐碎事务,而应该追求更大的抱负,比如像傅介子和张骞那样到边疆建立功勋,获取封侯的机会。
2. 班超的家庭背景如何?
- 答案:班超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其父曾担任过县令,但家境并不富裕。为了维持生计,班超不得不通过替官府抄书来养活母亲。
3. 从文中可以看出班超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 答案:班超性格豪放,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同时又非常孝顺,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努力学习,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理想。
4. 班超的理想是什么?
- 答案:班超的理想是能够像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傅介子和张骞一样,在边疆地区建功立业,从而获得封侯的机会,实现个人价值。
5. 班超的言论引发了怎样的反应?
- 答案:当班超说出自己不愿继续抄写而希望有所作为时,周围的人嘲笑他,认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
通过以上题目我们可以看出,《班超字仲升》不仅讲述了班超早年的奋斗经历,还塑造了一个胸怀天下、不甘平凡的形象。这对我们今天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怀抱理想,勇于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