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传》是明代作家马中锡所著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一只狼在危难中被一位书生所救,后来却反咬一口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忘恩负义、人性险恶的道理。本文语言精炼,寓意深远,是中国古代寓言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中山狼传》的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
文言文原文:
东郭先生者,赵人也。尝游于中山,遇一狼,自草中出,状甚惫,匍匐而前,若将求救。先生怜之,解衣覆其身,又以饭哺之。狼既饱,乃谓先生曰:“吾困矣,君之仁,可谓至矣。然吾今得脱,当报君之德。”先生笑曰:“子何为者?吾岂以仁义而受人之报乎?”狼曰:“吾非人也,乃山中之狼也。君虽不识我,我知君之仁,故冒死而来。”
后数日,先生复行于野,狼从之。先生惧,欲避。狼曰:“勿惧,吾来谢恩耳。”先生曰:“吾无德于汝,何谢之有?”狼曰:“昔蒙君之恩,今日特来报之。”先生曰:“吾已施恩于汝,汝何以报?”狼曰:“吾愿为君驱逐盗贼,护君之行。”先生曰:“吾不欲尔为我效劳,但愿汝勿伤人。”
狼曰:“吾本兽也,安能不食人?然感君之恩,不敢加害于君。”先生曰:“吾信汝之言,然汝若食人,吾亦不能保汝。”狼曰:“吾当自谨。”
后一日,先生过市,狼随行。市人见之,皆惊曰:“此狼也,安敢至此?”先生曰:“此吾友也。”市人笑曰:“狼岂能为友?”先生曰:“吾以仁义待之,彼亦以诚应之。”
然未几,狼忽跃起,直扑先生,欲噬之。先生惊呼,狼曰:“吾今食汝,以报昔恩。”先生叹曰:“呜呼!吾以仁义待人,而人反以诈欺我。此世之悲也!”
现代汉语翻译:
东郭先生是赵国人,曾经到中山国游玩,途中遇到一只狼,狼看起来非常疲惫,趴在地上慢慢向前爬,像是在请求救助。东郭先生心生怜悯,脱下衣服盖在狼身上,又用食物喂它。狼吃饱后对东郭先生说:“我太困了,您的仁慈真是到了极点。不过我现在得以脱险,应当报答您的恩情。”东郭先生笑着说:“你是谁?我怎么会因为仁义而接受别人的回报呢?”狼说:“我不是人,是一只山中的狼。您虽然不认识我,但我知道您的仁慈,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来向您求助。”
几天后,东郭先生再次在野外行走,那只狼跟在他身后。东郭先生害怕起来,想要躲开。狼说:“别怕,我是来感谢您的恩情的。”东郭先生说:“我没有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为什么要感谢我?”狼说:“从前承蒙您的恩惠,今天特意来报答您。”东郭先生问:“我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要报答我?”狼回答:“我想为您驱赶强盗,保护您的安全。”东郭先生说:“我不需要你为我效劳,只希望你不要伤害别人。”
狼说:“我本来就是野兽,怎么能不吃人呢?但感激您的恩情,不敢加害于您。”东郭先生说:“我相信你说的话,但如果你吃了人,我也无法保护你。”狼说:“我会自己小心。”
后来有一天,东郭先生路过集市,那只狼也跟着他。集市上的人看到后都惊讶地说:“这是只狼,怎么敢到这里来?”东郭先生说:“这是我的朋友。”人们笑着说:“狼怎么可能成为朋友?”东郭先生说:“我用仁义对待它,它也用真诚回应我。”
然而不久之后,那只狼突然跳起来,直接扑向东郭先生,想要咬他。东郭先生惊叫起来,狼说:“我现在吃掉你,是为了报答你从前的恩情。”东郭先生叹息道:“唉!我以仁义对待别人,结果却被别人欺骗。这真是世间的悲哀啊!”
结语:
《中山狼传》通过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虚伪。表面上看,狼似乎知恩图报,实则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最终还是露出了凶残的本质。这个故事不仅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