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王勃古诗】“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王勃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这首诗虽然没有像《滕王阁序》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
原诗如下:
> 咏风
> 纤纤不终夕,翩翩舞庭隅。
> 未至,先觉。
> 轻随柳絮,暗逐花枝。
> 惊鸿照影,清露沾衣。
> 风兮风兮,何物不随?
这首诗以“风”为题,描绘了风的轻盈、灵动与无形无相的特性。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风拟人化,赋予它一种飘逸、自由的形象。诗中“纤纤不终夕”一句,形容风如丝般细弱,却又不曾在一夜之间消失;“翩翩舞庭隅”则写风在庭院中轻轻飞舞,仿佛在跳一支无声的舞蹈。
“未至,先觉”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风来临前的预兆,让人还未见其形,便已感受到它的存在。接下来的“轻随柳絮,暗逐花枝”,进一步描绘风的温柔与悄然无息,它伴随着柳絮飘飞,又悄悄追逐着花瓣的轨迹,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惊鸿照影,清露沾衣”则是诗人对风带来的视觉与触觉感受的描写,风拂过水面,倒映出惊飞的鸿雁,又在清晨时分,让露水沾湿衣襟,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最后两句“风兮风兮,何物不随?”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诗人对风的赞美与敬畏。风虽无形,却能影响万物,无论是花草、鸟兽,还是人的衣袖与心绪,皆被其牵动。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哲理的体现:世间万物皆受无形之力的牵引,而风正是这种力量的象征。
王勃虽年少成名,但他在这首《咏风》中展现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生命、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却不失韵味,体现了盛唐诗歌的典型风格。
尽管《咏风》并非王勃最著名的作品,但它依然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一位年轻的诗人如何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风的灵动与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