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音乐的长诗,被誉为古代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箜篌演奏者李凭高超的技艺以及音乐带来的震撼效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1. 吴丝蜀桐张高秋
这句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在深秋季节,“吴丝蜀桐”指出了箜篌的制作材料,体现了乐器的精美与珍贵。这里的“张”字不仅指弹奏,还隐含着一种期待和准备的状态。
2. 空山凝云颓不流
描绘出箜篌声响起后,连空旷的山峦都被吸引,云朵仿佛停滞不前。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音乐的强大感染力。
3. 江娥啼竹素女愁
传说中的湘妃因思念舜帝而在竹上留下斑点哭泣,而素女是传说中擅长弹琴的仙女。这里将自然界的神灵与神话人物引入,进一步强调音乐的动人之处。
4. 李凭中国弹箜篌
直接点题,说明主人公的身份和行为。“中国”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是泛指中原地区。
5. 昆山玉碎凤凰叫
形容乐音清脆如玉石破裂,又似凤凰鸣叫,展现出箜篌音色的美妙多样。
6.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音乐的效果,仿佛花朵在露水中哭泣,在阳光下微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7. 十二门前融冷光
十二门指的是长安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象征整个城市乃至更广阔的空间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连冰冷的月光也被融化。
8. 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即天帝,此句意寓箜篌之声直达天庭,让天上的神仙也为之动容。
9.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借助女娲补天的典故,形容音乐声势浩大,甚至能够引发天地变化,带来秋雨。
10.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继续发挥想象,描述音乐的魅力使得神山中的老妇人也前来学习,甚至连水中的鱼类和蛟龙都被带动起来舞蹈。
11.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最后两句借吴刚守桂树的故事,以及月宫中兔子的形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暗示音乐带来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性默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箜篌演奏技巧的赞叹,更是对人类创造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