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测量长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长度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并能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测量工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掌握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 难点: 正确读取刻度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黑板、教学挂图、实物(如课本、文具盒等)。
- 学生准备:每人一把直尺、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上学时,书包里装的东西有多重吗?或者你们有没有想过,教室里的桌子有多长?”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接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长度》。”
2. 新知讲解(10分钟)
(1)认识长度单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cm)、米(m),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1米=100厘米。
(2)认识直尺:
教师拿出一把直尺,向学生介绍直尺的结构:刻度线、数字标记、起点和终点。强调“0”点是测量的起点。
(3)示范测量方法:
教师用直尺测量黑板上的一个物体,边操作边讲解步骤:
① 将直尺的“0”点对齐物体的一端;
② 观察物体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
③ 记录下数值。
3. 学生实践(15分钟)
(1)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任务卡,上面列出需要测量的物品(如课本宽度、文具盒长度等)。
(2)操作要求:
① 每位学生轮流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② 记录测量结果;
③ 小组内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学生分享:
请几组学生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评价。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了长度单位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3)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思考题:“如果我们没有直尺,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长度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替代方法,如用手指、脚步等进行估算。
五、作业布置:
1. 回家后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画一幅“我眼中的测量工具”图画。
六、板书设计:
```
新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 测量长度
1. 长度单位:厘米(cm)、米(m)
2. 测量工具:直尺
3. 测量方法:
① 对齐0点
② 观察刻度
③ 记录结果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技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在测量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读数不准的问题,今后需加强训练与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