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地质资料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其管理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为加强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规范汇交流程、提高数据共享效率,推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构建一个集数据采集、审核、存储、共享与监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地质资料从产生到归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地质资料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一、建设目标
1. 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标准体系,明确各类地质资料的汇交内容、格式要求及时间节点。
2. 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地质资料监管平台,实现对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3. 提高地质资料的开放共享水平,推动数据在科研、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 优化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提升监管效能。
二、建设原则
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当前地质资料管理现状,科学制定建设步骤,稳步推进平台建设。
2. 标准先行、数据驱动:以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基础,推动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3. 安全可控、依法依规: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依法开展资料汇交与监管工作。
4. 利用导向、服务优先:以提升地质资料使用效率和服务能力为核心目标。
三、主要任务
1. 建设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系统:包括资料录入、审核、归档、查询等功能模块,支持多源数据接入。
2. 构建地质资料数据库:整合各类地质调查成果、矿产资源勘查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资料等,形成结构化、标准化的数据资源库。
3. 开发监管功能模块:实现对汇交单位的信用评价、汇交进度跟踪、异常情况预警等功能。
4. 推动平台互联互通:打通与自然资源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的信息通道,促进数据共建共享。
5. 加强平台运维与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数据安全机制,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
1. 需求调研与系统设计阶段(2025年1月—2025年6月):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方案制定。
2. 平台开发与测试阶段(2025年7月—2026年6月):完成平台核心功能的开发与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3. 试点运行与优化调整阶段(2026年7月—2027年6月):选择部分省份或单位进行试点运行,根据反馈进行优化调整。
4. 全面推广与应用阶段(2027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逐步实现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平台建设各项工作。
2. 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各方职责,保障平台顺利运行。
3.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平台使用和维护能力。
4. 深化合作交流:与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六、预期成效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地质资料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地质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国家资源安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结语
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其管理与利用关系到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大局。本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将为构建高效、安全、共享的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新时代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