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的译文文言文】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顷,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奏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同。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大治。今观子之志,岂非古人之风乎?”
译文:
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倾听。当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那高耸的泰山一样巍峨。”过了一会儿,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奔腾的江河一样浩荡。”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明白。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大雨,便停在岩石下避雨。他心中感到悲伤,于是拿出琴来弹奏。起初弹的是表现雨水的曲子,接着又演奏了表现山崩的乐章。每当曲子一奏,钟子期都能领悟其中的意境。伯牙放下琴,感叹道:“太好了,太好了!你的心思竟然和我一样相通。从前,舜帝制作了五弦琴,用来演奏《南风》之曲,使天下安定。现在看你的志向,难道不是古代贤人的风范吗?”
注释:
- 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
- 钟子期:善于听琴的人,是伯牙的知音。
- “善哉乎鼓琴”:赞美琴艺高超。
- “汤汤乎若江河”:形容水流浩大,如江河奔涌。
- “霖雨之操”:表现雨声的乐曲。
- “崩山之音”:表现山崩地裂的音乐。
总结:
《伯牙鼓琴》讲述的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因琴结缘、心灵相通的故事。钟子期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琴中之意,成为其唯一的知音。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音乐的魅力,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契合的珍贵。后世常以“知音”比喻真正懂得自己心意的人,成语“高山流水”也因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