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醉翁亭记(》课外练习题)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醉翁亭记(》课外练习题)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6:31:4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苏轼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出自( )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小石潭记》

D. 《桃花源记》

3.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名字

B.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C. “宴酣之乐”——宴会中的快乐

D. “太守谓谁”——说

4. 文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达的是( )

A. 对四季景色的赞美

B. 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生活乐趣的欣赏

5.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描写的是( )

A. 太守饮酒后的状态

B. 游人的欢愉

C. 山林的宁静

D. 宴会的热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所作。

2. 文中“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说明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寄托。

4.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中“冽”的意思是__________。

5. 作者通过描绘滁州山林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表达了对__________的热爱。

6.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禽鸟”指的是__________。

7.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

8.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变化。

9.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怀。

10.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体现了__________散文的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要分析《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2.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的?

四、阅读理解(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 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场景?(3分)

2. 作者通过这些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3. “非丝非竹”是什么意思?它反映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2. B3. A4. D5. A

二、填空题

1. 欧阳修

2. 欧阳修

3. 喜悦与闲适

4. 清凉

5. 自然与百姓

6. 鸟类

7. 醉翁亭

8. 山林景色

9. 与民同乐

10. 散文

三、简答题

1.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说喝酒不是目的,实则是借酒抒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2. 作者通过描写与百姓一起游玩、饮酒、赏景的场景,表现出他与民同乐、关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理解

1. 描写了人们在途中唱歌、休息、捕鱼、酿酒、设宴等欢乐场景。

2.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享受自然和生活的愉悦之情。

3. “非丝非竹”指没有音乐伴奏,反映出宴会上气氛热烈但不拘形式,体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快乐氛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