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1300字及读后感作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1300字及读后感作文),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6:15:50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作者吴敬梓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士人阶层的种种丑态,揭露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因为书中人物的命运令人唏嘘,更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现实意义。

首先,《儒林外史》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如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范进一生苦读,只为一纸功名,最终在中举的瞬间精神崩溃,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缩影。他并非真正有才之人,却因科举制度而被捧上高位,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使得无数读书人陷入无尽的追逐之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

其次,书中还刻画了许多虚伪、贪婪、狡诈的官吏和士人。比如严监生临死前因两根灯草不肯闭眼,这个细节虽看似荒诞,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对金钱的极度执着。他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道德与亲情。这些人物虽然夸张,但他们的行为在现实中并不罕见,正是这种“儒林”中的“外史”,让读者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

再者,《儒林外史》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却又暗含讽刺。吴敬梓用白描的手法,将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他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遭遇,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讽刺意味。这种“不言而喻”的表达方式,使整部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此外,小说也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在那个时代,科举是唯一的上升通道,许多寒门子弟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但一旦失败,便可能终身困顿。正如书中的周进,年过半百仍是个童生,饱受冷眼,最终在偶然的机会下高中,从此飞黄腾达。他的经历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的价值,真的只取决于一张试卷的成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在那个时代,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尊重和地位。

《儒林外史》不仅仅是一部讽刺小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病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之上,更应体现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中。读书的目的,不应只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应是为了修身养性、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儒林”中那些迷失自我的人。

读完《儒林外史》,我深刻体会到,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在当今社会,虽然不再有“八股取士”的制度,但“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等现象依然存在,许多人仍然在为“成功”而奔波,忽视了内心的真正追求。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儒林外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良知的人。

总之,《儒林外史》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内在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温度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