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比较阅读《游山西村》《书巢记》含答案文】在初中语文考试中,诗词比较阅读是常见的题型之一,它不仅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本文将围绕陆游的《游山西村》与宋代散文家陆游的《书巢记》进行比较阅读,帮助考生深入理解两篇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并附上相关答案解析。
一、原文回顾
1.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 《书巢记》(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床,或寄于壁,或悬于窗,或置之案头。虽无书架,然书皆有处。故名曰“书巢”。余尝谓人曰:“吾之居,虽陋,然书多;吾之志,虽微,然心广。”盖以书为巢,安身立命之所也。
二、比较阅读分析
(一)主题思想对比
- 《游山西村》: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的田园风光和淳朴民风,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名句,象征着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 《书巢记》:此文通过描写自己书房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执着,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专注学问的精神追求。文章虽短,却富有哲理,展现了文人的精神家园。
(二)语言风格对比
- 《游山西村》: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
- 《书巢记》:语言简洁凝练,文风清雅,富有书卷气。通过对书房布置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表达对比
- 《游山西村》: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书巢记》: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精神世界的坚守,体现了一种隐逸而坚定的人格追求。
三、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
1. 主旨归纳:
- 《游山西村》:表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 《书巢记》:表达作者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精神寄托。
2. 修辞手法:
- 《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比喻和对仗,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变化与人生感悟。
- 《书巢记》则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突出“书巢”的特点。
3. 写作手法:
- 《游山西村》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 《书巢记》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寓理于事。
四、参考答案(部分)
1. 《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有何深意?
答:这句话表面上描写的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似乎没有出路,但转过弯去,却发现了另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寓意着在人生道路上,即使看似陷入绝境,也可能迎来新的转机,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书巢记》中“吾之居,虽陋,然书多;吾之志,虽微,然心广”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内心充实、志向远大,体现出他对知识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五、结语
通过对《游山西村》与《书巢记》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陆游的文学风格与思想情感。这两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理想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在备考中反复品味与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