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代码编制规则说明】为规范课程管理,提升教学资源的系统化与信息化水平,确保课程信息在教务系统中的准确识别与高效管理,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制定了《课程代码编制规则说明》。该规则旨在统一课程编码标准,便于课程分类、统计、查询及后续的教学安排与评估工作。
本规则适用于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选修课等各类课程。课程代码作为每门课程的唯一标识符,是教学管理系统中数据录入、课程安排、学分核算等环节的重要依据。
课程代码由若干部分组成,通常包括学科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课程序号等信息。具体结构如下:
1. 学科大类代码:以两位数字表示,用于区分不同学科领域,如“01”代表建筑工程类,“02”代表机电工程类,“03”代表信息技术类等。
2. 专业方向代码:采用两位数字,用于标识所属专业的具体方向或模块,例如“01”表示建筑施工,“02”表示工程造价等。
3. 课程性质代码:使用一位数字,用以区分课程类型,如“1”表示必修课,“2”表示选修课,“3”表示实践课等。
4. 课程顺序号:采用三位数字,表示同一类别课程中的顺序编号,便于课程的排列与识别。
例如:“0101101”表示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第一门必修课,其课程顺序为01。
此外,对于跨专业开设的课程,或具有特殊属性的课程(如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编码,并在规则中予以明确说明。
课程代码的编制与维护由教务处统一负责,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则执行,确保编码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如有新增课程或课程内容调整,应及时向教务处提交申请,经审核后方可更新代码。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所有。希望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课程代码的规范管理,共同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