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原文即翻译】《蝜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一种名为“蝜蝂”的小虫,借物喻人,讽刺那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蝜蝂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今有小虫,背负其身,行甚艰。或遇人,人曰:“尔何不释其负?”虫曰:“吾不能也。”人曰:“何故?”虫曰:“吾性本重,虽欲释之,不可得也。”
一日,虫行于道,见一物,状如粟,遂负之。既负之,又遇他物,复负之。其负愈重,行愈难。人见而笑之曰:“汝何不弃之?”虫曰:“吾不能也。”人曰:“汝何不自量?”虫曰:“吾性本重,虽欲舍之,不可得也。”
久之,虫力竭,仆地而死。人曰:“悲夫!此虫也,以其性重,不能自舍,卒至于死。”
蝜蝂翻译: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负的小虫。现在有一只小虫,背上背着自己的身体,行走非常艰难。有人看见它,问:“你为什么不放下你背上的东西呢?”小虫回答:“我不能。”那人又问:“为什么?”小虫说:“我的本性就是喜欢沉重的东西,即使想放下,也无法做到。”
有一天,这只虫在路上走,看到一个像米粒一样的东西,就把它背了起来。刚背上,又遇到其他东西,又继续背起来。它背的东西越来越重,走路也越来越困难。人们看见了,笑着说:“你为什么不扔掉呢?”小虫说:“我不能。”人们又说:“你为什么不自己衡量一下?”小虫说:“我的本性就是喜欢沉重的,即使想丢掉,也无法做到。”
时间久了,小虫力气耗尽,倒在地上死了。人们感叹道:“可悲啊!这只虫,因为它的本性喜欢沉重,无法自己放下,最终导致死亡。”
寓意与启示:
柳宗元通过“蝜蝂”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如果一味追求外在的物质和负担,而不加以节制,最终只会被压垮,甚至走向毁灭。这不仅是对贪婪者的批评,也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就像那只“蝜蝂”,不断追逐名利、地位、财富,却忽视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最终身心俱疲,甚至失去自我。因此,学会放下、懂得取舍,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
结语:
《蝜蝂》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寓言,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人性中的弱点。愿我们都能从“蝜蝂”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学会轻装前行,活出真正的自在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