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沉郁顿挫、情感深沉著称。《月夜》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虽未直接描写战乱,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翻译:
今晚鄜州的月亮,只有妻子独自望着。
我远远地怜惜年幼的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思念长安。
雾气沾湿了她的秀发,清冷的月光照着她洁白的手臂。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倚靠在空荡的窗前,让月光照着我们流泪的脸庞?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被叛军俘虏,困居长安期间。他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心中充满对妻儿的牵挂。全诗以“月”为线索,贯穿始终,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他想象妻子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独自望月,而自己却无法陪伴左右,这种时空的阻隔让人倍感凄凉。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怜爱之情。孩子尚小,还不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乡,但他们的天真无邪更衬托出父母的思念之深。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妻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月光下,她的发丝湿润,手臂清冷,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氛围。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用一种梦幻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妻子并肩倚窗,月光照亮彼此的眼泪,让思念化为相守。
结语:
《月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它没有直白地诉说战乱的残酷,而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离别之痛,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苦难。杜甫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最深刻的情感,使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今天看来,《月夜》不仅是一首思亲之作,更是一种对和平、团圆的深切期盼。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时代紧密相连,而诗人正是那个最敏锐的记录者与表达者。